一、目的和意义
传统的场地布设,最终多以施工平面布置图等平面图纸作为工程成果展示平台和设计意图传递途径,但是2D图纸难以直观、清晰地展现施工过程中的实景状况。随着项目复杂程度的提高,以2D平面布置图指导3D构筑物建造及其功能分区的模式具有先天不足。在基于 BIM 技术的模型系统中,首先项目所在地已有和拟建筑物、库房加工厂、管线道路、施工设备和各功能分区等建筑设施的3D 实体模型;然后赋予各 3D 实体模型以动态时间属性,实现各对象的实时交互功能,使各对象随时间动态变化以形成 4D 场地模型;最后在4D场地模型中,修改各实体的位置和造型,使其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
场地布设和虚拟仿真漫游的主要目的是利用BIM软件模拟,建立三维场地模型,通过漫游、动画的形式提供可视化的模拟数据以及身临其境的视觉、空间感受,及时发现不易被察觉的布场不合理现象,减少由于事先规划不周全而造成的损失。
二、数据准备
地勘报告、工程水文资料、现有规划文件、建设地块信息;
电子地图(周边地形、建筑属性、道路用地性质等信息)、GIS数据;
临建场地的规范、技术文档资料等;
各专业模型。
三、布置流程
收集数据,并整理临建图纸、技术文档资料等;
建立相应的临建场地模型,借助软件分析场地数据,如坡度、方向、高程、纵断面、填挖方、场地道路规划等;
根据场地分析结果,评估场地建设方案的可行性,调整布场设计方案;模拟分析、场地方案调整是一个需要多次推敲的过程,直到最终确定最佳场地布设方案;
将方案模型导入虚拟动画制作功能的BIM软件,根据场地实际场景的情况,赋予模型相应的材质;
设定视点和漫游路径,该漫游路径应当能反映场地的整体布局、主要空间布置、道路以及各功能区域的设置;
将软件中的漫游文件输出为通用格式的视频文件,并保存原始制作文件,以备后期调整与修改。
四、成果
场地模型。模型应体现场地边界(如用地红线、高程、正北方向)、地形表面、场地道路、临建设施布设等;
场地优化报告。报告应体现三维场地模型图像、场地布设分析结构,以及对场地初始布设方案分析数据对比;
动画视频文件。动画视频应当能清晰表达场地布置的整体布局、主要空间布置、道路以及各功能区域的设置情况。
场地布置模型
钢筋加工区
施工场地
本文链接:基于BIM的施工场地布置方法
版权声明:本站所载内容的版权归作者或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凡在本网注明“来源:BIM匠先生”的所有作品、文章的版权均属于本站,转载请注明来源:BIM匠先生,谢谢!